最近,英国一处名为“冬溪屋”的房产待售新闻在全球引发关注。也难怪,“冬溪屋”曾是“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居住40多年的故居,而作为全球最畅销的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全球拥有的粉丝不计其数。在中国,她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阿婆”。
自从“冬溪屋”挂牌出售后,市场反响可以说是“全球性”的,不断有感兴趣的买家看房。
负责“冬溪屋”销售的房产经纪斯蒂芬·克里斯蒂-米勒告诉晨报记者,
通常这么大的房子一般需要3个月卖出,不过“冬溪屋”有望在4周内卖出。
“价格合理”
1934年,“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当地一份报纸上看到了“冬溪屋”的售房广告,和丈夫共同看房后,立马买下了它。
87年后,“冬溪屋”再次挂牌出售,不过这次出售信息不是刊登在报纸上,而是在网站上,挂牌参考价为27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
2477万
元)。
负责出售“冬溪屋”的是Savills房地产经纪公司,记者在其官方网站找到了“冬溪屋”的售卖页面。
■“冬溪屋”在网站上挂牌出售
根据介绍,“冬溪屋”属于英国二级保护建筑,建筑面积581.2平方米,主屋是3层砖墙结构的别墅,包括五间卧室、卫生间、厨房、餐厅、客厅、图书室和书房等。
5间卧室分布在三个楼层,从主卧的窗户,可以俯瞰花园。所有房间天花板高,窗户大,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这栋还房产还包括一栋小屋,内有一间卧室、浴室、厨房和客厅。小屋有单独的出入口,也可以通过主屋别墅进入。
售卖页面还罗列了这栋房产的另两大特点:
房子面向泰晤士河
、
拥有占地约5英亩(约20234平方米)的花园
。
■“冬溪屋”的大花园
当然,“冬溪屋”最大的卖点还在于它是阿加莎的故居:正是在这里,“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度过了人生最后的42年;也是在这里,她创作了多部著名作品,包括《尼罗河谋杀案》、《书房命案》以及《命案目睹记》等。
按照阿加莎·克里斯蒂官网的说法,她的书是全球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的畅销书。阿加莎一生共创作长篇推理小说66部,此外还有大量短篇中篇小说选集和剧本,作品被翻译为100多种文字,总销量超过20亿本。
可想而知,这栋房产待售的消息有多受关注。
“自从‘冬溪屋’挂牌出售后,市场反响可以说是‘全球性’的,不断有感兴趣的买家看房。”负责“冬溪屋”销售的房产经纪斯蒂芬·克里斯蒂-米勒25日告诉晨报记者,因为“冬溪屋”的销售面向全球,所以除了英国本土客户外,他们也接待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客户,“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买家联系过我们。”
“冬溪屋”的挂牌参考价为275万英镑。如果不是阿加莎的故居,当地相同类型的房子是不是价格没有那么高?
对于晨报记者的这个问题,斯蒂芬·克里斯蒂-米勒回答称,考虑到这栋房产的占地面积,
275万英镑这个价格并没有虚高,而是很合理的。
■户内走廊
“‘冬溪屋’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客户在考虑中。”斯蒂芬·克里斯蒂-米勒告诉晨报记者,通常这么大的房子一般需要3个月卖出,不过“冬溪屋”估计4周内就可以卖出。据悉,冬溪屋是在4月15日挂牌的。
“作家”之屋
“冬溪屋”位于伦敦近郊的牛津郡。四面丘陵环抱的牛津郡,拥有大量历史悠久的乡间别墅和花园,建于18世纪、三层高的“冬溪屋”,在当地的别墅群里并不算显眼的。
不过,“冬溪屋”白色大门边上挂着的一块蓝色牌匾,却揭示了其与众不同的一面。
这块圆形的蓝牌匾上写着:“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女爵士(1890-1976)曾与其丈夫、考古学家马克斯·马洛温爵士(1904-1978)于1934-1976年间居住于此。”
因为在侦探小说创作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1971,英国女王授予阿加莎女爵士(Dame)称号。在仍然十分看重荣誉制度的英国,“阿加莎·克里斯蒂女爵士”也是蓝牌匾上字号最大、最显眼的。
“阿加莎·克里斯蒂女爵士”下面写着“作家”。虽然著作等身,若阿加莎看到“作家”两个字赫然印在大门旁的牌子上,估计是要嘀咕几句的。
按照阿加莎外孙马修的说法,外祖母一生填写过无数表格,但在“职业”一栏里,她始终写的是“家庭妇女”,而不是“作家”。
因为阿加莎的母亲认为孩子8岁以前不能读书,这样对眼睛比较好,对脑子也比较好,所以阿加莎直到15岁才上学。不过,对当时出生于中产阶级的女孩子来说,这样的经历也并不稀奇,重要的不是接受正规教育和工作,而是相夫教子终其一生。
每当我填写表格中职业一栏时,我除写上当时引以为荣的“已婚妇女”之外,不知道还有什么好写的。我是个已婚妇女,这是我的身份,是我的职业。写书是我的副业。我从没有把写作冠之“专业”的金字招牌。我觉得那样太荒唐。
阿加莎曾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马洛温夫人”之屋
房产经纪斯蒂芬·克里斯蒂-米勒告诉晨报记者,“冬溪屋”的蓝牌匾是在2010年挂起来的,在此之前,很多人不知道这是阿加莎曾住过40多年的故居,“
因为在当地生活时,阿加莎用的是第二任丈夫的姓:马洛温
。”
■“冬溪屋”大门
虽然搬到“冬溪屋”时,阿加莎已声名大振,但她一直过着低调的生活。不仅如此,在当地生活时,阿加莎是“马洛温夫人”,这让人很难将她与大名鼎鼎的“阿加莎·克里斯蒂”联系在一起。克里斯蒂是阿加莎第一任丈夫的姓,1928和前夫结束14年的婚姻时,阿加莎已经是出名的侦探小说家,由于读者太熟悉“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个姓名,所以在发表作品时,她仍使用克里斯蒂这个姓,但在生活中,她都用第二任丈夫的姓:马洛温。
当律师格雷戈尔·克莱因克内希特和家人20多年前买下“冬溪屋”时,他们也并不知道这是阿加莎的故居。
“我们搬进来的时候,蓝牌匾还没有挂起来,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栋房子时,也不知道它和阿加莎有关系。我们是后来才知道的。”格雷戈尔·克莱因克内希特说。
在英国,对名人故居挂蓝牌匾的做法已有150多年历史,不过,“蓝牌制”最初只在伦敦实行,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蓝牌委员会才陆续将“蓝牌屋”的认定范围扩展到伦敦以外地区。
记者查阅“牛津郡蓝牌委员会”官方网站发现,该委员会于1999年成立,“冬溪屋”的蓝牌匾则于2010年5月8日揭牌,当时阿加莎的外孙马修参加了揭牌仪式。作为阿加莎唯一的外孙,马修也是她的版权继承人。
爱情之家
在世的85年间,阿加莎住过不同地方。比如位于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尔德老宅,那也是她出生的地方;位于托基的格林威,那是她从幼儿时期便为之憧憬的宅邸;此外还有桑宁戴尔、斯泰尔斯、伦敦肯辛顿、切尔西等地的房子。
不过,阿加莎一直憧憬的幸福婚姻,则在“冬溪屋”实现。正是在这里,她与第二任丈夫、考古学家马克斯·马洛温携手度过了40多年。
马克斯·马洛温个头不高,相貌也一般,却“颇有英格兰男人味”。两人相遇时,马克斯·马洛温26岁,阿加莎40岁,已经是名作家了。面对14岁的年龄差距,阿加莎的亲友认为马洛温动机不纯,纷纷反对他俩结合。但阿加莎发现,自己和这位牛津大学高材生有聊不完的话,而且,与自管自的第一任丈夫不同,马洛温温柔体贴,这让曾经因为丈夫婚外情而饱受婚姻伤害的阿加莎决定再次走进婚姻。
这一次,阿加莎选对了。再婚后的阿加莎变得生气勃勃,朋友说她“像年轻了10岁”。
不仅在侦探小说创作中融入考古元素,阿加莎还写了一本《告诉我,你怎么去生活》的随笔集,记录自己随丈夫前往中东地区考古时遇到的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
阿加莎称这本书是“爱的劳作”,与丈夫的温情处处可见。
结婚第5年,感情稳定的马洛温夫妇一起购买了“冬溪屋”。
1934年,阿加莎在当地一份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售房广告,她立马看中了这栋“安妮女王和乔治王朝时期风格的房屋”,和丈夫一起看房后,马上签约付款。
■客厅
之后,阿加莎与丈夫在这里度过了他们余生的大部分时间,一直到1976年1月12日在此去世。阿加莎曾在自传中写道,自己和丈夫在“冬溪屋”过得“非常快乐”。
或成为阿加莎纪念馆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给人的感觉是乡间别墅……像阿加莎·克里斯蒂这样的人住过那里,这让房子有了历史感。
斯蒂芬·克里斯蒂-米勒说。
据介绍,虽然克里斯蒂去世多年,但“冬溪屋”内还是保留了很多当年摆设。根据记录,克莱因克内希特一家在2002年以124万英镑购得“冬溪屋”。现在,他们打算换到面积小一点的房子,所以决定出售。
“这幢房子对阿加莎来说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对我们家也是。我们很荣幸能存在阿加莎生活过的地方度过这么多年。很遗憾,我们要离开了,我们在这里也度过了非常快乐的时光。不过,该是往前走的时候了,这个房子该有新主人了。”格雷戈尔·克莱因克内希特说。
斯蒂芬·克里斯蒂-米勒告诉晨报记者,不排除“冬溪屋”未来成为阿加莎纪念馆或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可能性
,“在联系我们的客户中,就有一个与阿加莎相关的组织。”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