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抵达中国之后,中美双方能否就此握手言和呢?事实上可能有三大条件决定中国是否会增购美债,也决定中美关系接下来究竟是缓和还是进一步恶化。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已经于北京时间7月6日抵达中国,开启了她为期4天的对华访问之行。在中美两国关系仍然紧张的当下,耶伦此行除去有助于缓和紧张的中美关系之外,她预计也将在贸易、金融以及部分对外政策问题上与中方进行磋商。而关心时事的人几乎都清楚一点,耶伦此行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获得中国在金融领域上对美国的支持,说白了就是要中国增加持有美国国债,以缓解美国国债的流动性危机。
在今年5月下旬美国两党达成提升债务上限的协议之后,拜登政府就让印钞机开足马力增发美债,短短两周时间里就增发了6000亿美元的短期国债,预计在今年结束之前,会累计发行1.1万亿新增美债。如此多的美债进入市场,供需的不平衡问题就显得很突出了,拜登政府此时非常需要海外持有者增加持有。而耶伦作为财政部长,在几个月前就已经警告过美债的流动性问题,如今前往中国,美债问题恐怕是她绕不开的话题。但是,耶伦想让中国增持美债也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中国在推进去美元化,减少美元资产是总体趋势。另一方面,中国也日益担忧美债违约的风险,不仅是美国本身的债务情况不佳,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对俄罗斯施加的制裁,也提醒了中方美元资产因政治因素而存在的风险。
不过,现在断言中国是否会增持美债还为时过早,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接下来的局势发展。
首先,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直接影响中美两国总体关系的走向。正如中方官员此前不断强调的那样,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利益,没有半点后退空间。如果美国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底线,那么中美关系稳定都很难说,就更不要说其他方面的合作了。
其次,美国政府接下来的对华贸易政策如何进行,也是中方如何回应美国的关键,如果拜登政府继续推行反华的经济政策,那么大概率中方不会在金融问题上配合美国。
最后,美国是否会在关键技术领域对华让步,例如半导体芯片技术,也对中方下一步的决策有重要影响。中方一直呼吁美国停止对华技术封锁,但拜登政府却充耳不闻,继续联合美国的盟友一起打造针对中国的技术壁垒。就在几天前,荷兰方面还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宣布出台新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此举显然是针对中国而来。如果美方能够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做出调整,放弃对华遏制打压,那么中方也很可能给美方提供协助。事实上,上述三个方面的局势发展,不仅关乎中国未来是否会购买美债,更关乎中美两国关系未来的走向。美方在这几个关键问题上的政策调整,将会深远地影响中美关系的未来。
现在看来,尽管中美两国的高层交流有所恢复,但就怕美国政府继续说一套做一套。此前,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递交国书时,美国总统拜登出面迎接,双手握住谢锋大使的手,满脸笑容地表示欢迎中方。但是,这种举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任何问题,如果拜登继续不改变以往的对华政策,那么中美两国关系的继续走低,乃至可能的彻底失控都是可以预见的。现在,留给美方改变的时间不多了,美国必须立即调整其对华政策,不仅是为了能卖出美债,更是为了中美两国未来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