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得到朝鲜半岛的利益并展示自己的国力,美国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美国军队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一度占据上风。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军变得越发嚣张,多次无视中国的警告,并多次进入中方领空。他们甚至公开宣称中国不敢与他们作战,即便中国参战,也必定很快被打败。
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领导决定派遣志愿军支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由此展开。初期,美方并未把中国的参战放在眼里,认为击败中国军队轻而易举,毕竟中国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他们。然而,就是这支装备简陋的志愿军却将他们打得节节败退,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在胜利的背后,是无数英雄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的不可摧毁的意志长城。战争的惨烈程度超出了我们习惯于和平年代的想象。他们英勇就义、壮烈牺牲,为新中国的蓬勃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为我们今天安稳富足的生活换来了一片新天地。
今天,我们将解密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十位高级将领:
第一个:蔡启荣,
1919年生,1932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
第12军第35师副师长
,1951年5月17日朝鲜战争中牺牲,牺牲时年仅32岁。
人物生平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八路军129师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晋冀鲁豫第6纵队18旅53团团长,鄂豫军区第5军分区第二副司令员、第4军分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35师副师长;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2军35师副师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第二个:
王珩
,
1912
年生,26岁参加革命,
当时是志愿军炮兵8师师长
,1951年夏天牺牲,牺牲时年仅39岁。
人物生平
王珩(1912年3月5日-1951年7月24日),又名王晧甫,出生在河北任丘市辛中驿镇北辛中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王珩历任八路军营长、作战参谋,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29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13军分区12团参谋长,热辽纵队混成旅旅长,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参谋长后兼锦州卫戍司令部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炮兵旅副旅长、东北炮兵司令部第1指挥所副主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炮兵1师第一副师长、炮兵8师师长等职。
1930年,王珩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加入东北军。九一八事变后,到冀东保安队任分队长。
1949年春,王珩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炮25团南下,渡黄河、跨长江,参加衡宝战役,追残敌至广西,战功卓著。
1950年,王珩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第8师师长,率部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作战,胜利完成阻击敌人、对敌实施火力压制等上级交代的作战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战歼敌。
战斗中,王珩感到原有的作战方式已不适应新的战争环境,从总结战斗经验教训、提高战斗技术水平入手,在部队开展整训。整训中,他命令师司令部组织利用地图射击和山地射击的突击训练,提高夜间射击精度。练习夜间行军时,采取减少梯次、拉大距离和增设交通岗哨等措施,降低部队损失。演习中实行严格伪装,用火炮分散和火力集中的办法,以突然性的急速射击,打击敌人的突击集团。
1951年7月,王珩带领部队开展整训期间突发急性病,并患伤寒症,于7月24日23时不幸逝世,时年39岁。
第三个:
张庆和
,
1921年生,
1938年参加革命
,
曾是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助理
,
1952年12月牺牲
,牺牲时年仅
32
岁。
人物生平
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河北抗战学院学员,八路军129师新编第385旅第14团文化教员、排长、连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第8旅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第二野战军第11军第32师团长。
1950年被选拔至解放军空军第三航空学校学习,1951年任空军第2师副师长(师长刘善本,政委张百春)。
1951年10月与政委张百春率部进驻安东大孤山机场待命,1952年6月任中朝空军联合指挥所司令员助理(司令员聂凤智)兼空军第2师师长。
1953年10月22日,张庆和在驾机训练时因飞机失事牺牲。
第四个:
吴国璋
,
1918
年生,
1930年参加革命
,
曾是中国志愿军39军的副师长
,
1951年10月牺牲
,牺牲时年仅
33
岁。
人物生平
吴国璋,原名凤宝,乳名继生,1918年10月16日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吴国璋幼年曾帮过工讨过饭,7岁时就下地做活,9岁给地主家放牛,经常挨打受饿。阶级仇恨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孕育着。
1929年,商南地区(今属金寨境内)爆发农民革命运动,吴国璋参加了儿童团,组织儿童集会游行,宣传苏维埃政府的政策主张。
1930年10月,吴国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4年,吴国璋随红25军参加长征。
1935年12月,吴国璋加入
中国共产党
。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吴国璋率领游击队奔赴山西,开展敌后游击战,后到冀鲁豫军区任职,先后任营长、团政治部主任、团长,率部粉碎日寇多次“扫荡”“清剿”,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吴团长”,冀鲁豫军区授予他“战斗模范”光荣称号。
1945年9月,吴国璋奉命从山东菏泽出发,挺进东北,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2纵5师参谋长、师长,参加长春阻击战、大洼反击战、三打靠山屯及大黑林子追歼战、昌图攻坚战等数十次战斗,此后又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等战役。1950年,吴国璋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第39军副军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吴国璋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副军长,赴朝鲜作战。其间,他率三十九军在临津江战役大获全胜;继而在第四、第五次战役中,率部猛攻,腰战告捷,为抗美援朝立下赫赫战功。
1951年10月,美军集结大批机群对志愿军阵地狂轰滥炸,吴国璋在阵地前沿遭弹片击成重伤后,不幸光荣牺牲,年仅33岁。
第五个:
汤景仲
,
1917
年生,
1937年参加革命
,
曾是志愿军一名参谋长
,
1952年5月12日牺牲,牺牲时年仅35岁
。
人物生平
1937年12月,日寇入侵寿光境内,汤景仲便参与组建起了180多人的队伍,并参加山东八支队,任分队长。之后,他随部队东征掖黄,转战鲁中,屡立战功。
1947年,他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八师二十二团团长,率部参加了三保临江及1947年夏、秋、冬季战役。在通化龙爪沟门战斗中,率领部队抗击敌人,奋战七昼夜,而后率一连兵力,出奇制胜,与友军配合,歼敌一个整团,缴获火炮17门,轻重机枪21挺等大批军用物资。追击中,还击毙了敌副师长何世雄。
1950年10月19日17时30分,汤景仲协助师首长率一一八师指战员从丹东渡江进入朝鲜境内。10月25日,部队在北镇两水洞与敌人遭遇。他协助师首长奉命从左翼进攻,他立拟方案,部署兵力,将所属三五四团设伏,形成布袋口阵势,命三五三团配合围歼,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内,展开激战。战斗到中午,将敌人全部击溃。毙敌300多人,俘敌160多人,缴获火炮22门,汽车38辆,其他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大批。
1951年1月中旬,解放军组织了第四次战役。汤景仲所在的一一八师奉调到东线的阳德院地区作战。在横城战斗中,汤景仲于2月11日晚奉命率主力部队,越过大山,直插敌八师的心脏——广田台。当时,山高雪深,他率领全体指战员忍受艰苦,完成了任务,歼敌近千人,缴获甚多,曾获志愿军总司令部首长通报表扬。之后,部队转移途中,汤景仲因车翻撞伤右臂,回国休养。伤势尚未痊愈,汤景仲就坚决恳求返回到了朝鲜战场。
1952年4月下旬,汤景仲所在部队奉调换防。换防后,汤景仲与师长
罗春生
到新防地检查工事过程中,5月12日在涟川新寺洞,不幸遭敌人飞机空袭,壮烈牺牲,时年35岁。
第六个:
胡乾秀
,
1916
年生,
1929年参加革命
,
曾经是志愿军20军58师参谋长
,
1950年12月20日牺牲,牺牲时年仅34岁
。
人物生平
胡乾秀(1916-1950),湖北阳新县木港镇胡受村(枣园村)人,13岁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胡乾秀奉命留守,经历湘鄂赣地区三年游击战争的严酷考验。1937年10月,调新四军一支队“老一团”任排长。皖南事变后,先后任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连长、营长。
1945年,胡乾秀任新四军五十二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胡乾秀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四团团长,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1950年2月20日,美军飞机在空中肆虐,发射火箭弹、投掷燃烧弹,指挥所不幸被炸弹击中。指挥所内,除了胡乾秀,其他指战员当场牺牲。胡乾秀被炸断大腿,救回师部后,因为缺乏药品,不久因大出血而牺牲。
第七个:
蔡正国
,
1929年参加
革命,
当时是
志愿军第五十军副军长
,1953年4月12日在朝鲜战场牺牲,牺牲时年仅44岁
。
人物生平
蔡正国,1909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文竹镇车田蔡家村,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后任乡工会主席、少年先锋队队长等职。1932年4月参加红军。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3年12月,蔡正国进入于都公略步兵学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1934年8月后,任中央人民武装总动员部补充第四团连长,第三军团教导营第一连党支部书记、第三连排长等职。
全国抗战爆发后,蔡正国任一一五师教导大队三队队长。在平型关战斗中,教导大队担任警戒任务,蔡正国率三队英勇阻击驰援的日军,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1937年10月后,任一一五师补充团参谋长、教导第二师第二团团长、教导第二旅参谋长、胶东军区教导第二团团长。
1945年9月后,蔡正国任山东野战军第六师副师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参谋长、第十一师师长。1947年4月,任第十师师长,1948年在塔山阻击战中,第十师是守卫部队,蔡正国亲临前线指挥,率全师抗击敌人,5天5夜不下战场,守住了阵地,拖住了援敌,切断了东北敌军南逃之路。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蔡正国率部随第四野战军主力入关,参加了平津战役中包围北平(今北京)的作战。北平和平解放后,率部随第四野战军主力南下。1949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副军长。
1950年10月,蔡正国随第四十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同年12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代军长,主持全军工作。他指挥部队英勇作战,取得了全歼英国皇家坦克营和痛歼英军第二十七旅的辉煌战绩,为我军以步兵攻击敌人坦克开创了先例,提供了经验。1953年4月12日,在龟城郡青龙里遭敌空袭牺牲,时年44岁。
第八个:
罗春生
,
1930年参加
革命,
当时是
志愿军40军118师长
,1952年5月15日在朝鲜战场牺牲,牺牲时年仅36岁
。
人物生平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军江西独立3师独立团当战士,8月调红一军团1师2团。次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讯员、班长、排长、保卫局科员、红二师第五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长征。
1937年3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历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关中独立第一营副营长、营长、独立第三团副团长、警备第一旅教导大队大队长、辽东军区警卫团团长、独立第二师第五团团长、通化军分区参谋长、东北军区独立第一师副师长、第四十军第一五三师副师长、第一一八师副师长、第一二○师师长、第一一八师师长等职。
1950年10月19日,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20师师长的罗春生奉命率部入朝参战。10月,所部首战温升、宁边。温井战斗中,他指挥部队,担任切断敌人退路的艰巨任务,获得了辉煌战果击退敌人疯狂进攻。11月,率部抢渡清川江,断敌退路,后配合友军光复平壤。后来,他指挥部队由北向南,历经五次战役,追歼敌人直至汉江南岸。
1951年8月,罗春生调任118师师长。
1952年春,在横城战斗、三八线防御战及进攻美陆一师的战斗中,予敌大量杀伤。5月16日拂晓,在涟川前线新寺洞突遭敌机空袭而光荣牺牲。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政府授予其二级国旗勋章。
第九个:
饶惠谭
,
13岁就参加革命,原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
,
1953年3月牺牲在战场,年仅38岁。
人物生平
1928年,家乡闹革命,年仅13岁的饶惠谭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1933年加入共产党。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饶惠谭主动请战,后来担任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
1953年3月中旬,因为长期工作劳累,饶惠谭回到参谋部当晚睡得很沉,最终不幸在美军的轰炸中牺牲,年仅38岁。
第十个:薛剑强,
曾经是
志愿军39军116师的参谋长
,
于1951年1月牺牲,牺牲时只有30岁。
人物生平
民国33年(1944)4月,薛剑强率部参加了著名的高杨战役。当时,他带领的连队任务是打援。战斗进行到第四天,新安镇、丁头庄等据点出动600余人,企图增援高沟被围之敌。上午十一时许,这股敌人在高沟北荀庄、吴二圩一带遭到薛剑强部和友军的伏击。敌军以密集的炮火向阻击阵地猛攻,形势万分危急,阵地有被突破的危险。这时,薛剑强果断地下达命令,向敌人的左翼出击。他端起上好刺刀的步枪,带领全连战士冲入敌阵,白刃交接,把敌人堵了回去。这一仗,击毙伪军300余人,保证了高沟攻坚战的胜利。
民国33年(1944)夏的一天,薛剑强接到新四军三师的电令:“奔袭时码据点,以配合盐阜军分区的一次军事行动。”他认真研究敌情,制订出引蛇出洞的作战方案。天刚黑,他就带领队伍长途奔袭,于拂晓前进入阵地。战斗打响后,日伪军被小股队伍诱出据点,薛剑强带领部队突然迎头冲杀上去,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累累,狼狈窜回据点,不敢妄动。
1950年,薛剑强奉命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参谋长。1951年1月,在突破临津江战役的釜谷里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以他年轻的生命染红了中朝友谊的花朵,牺牲时年仅30岁。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为了纪念他的不朽功勋,将釜谷里山改名为“剑强岭”。
有人认为,抗美援朝战争重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为新中国确立了作为大国的地位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场战争铭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凝聚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取得胜利的精神意志。70年来,这一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协力、经风雨无阻,谱写着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勇往直前的辉煌乐章。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要忘记今天的和平稳定都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希望我们都勿忘历史,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