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那些口耳相传的乡村记忆

本报讯(记者岳金宏通讯员岳琳张红蕊)“这是双刀,这是红缨枪,我们小时候,村里不管男女老少都习武健身,家家户户都有一两件武术器具。”在栾城县夏凉村村史馆里,60多岁的村民刘振英滔滔不绝地向大家解说着。...

本报讯(记者岳金宏通讯员岳琳张红蕊)“这是双刀,这是红缨枪,我们小时候,村里不管男女老少都习武健身,家家户户都有一两件武术器具。”在栾城县夏凉村村史馆里,60多岁的村民刘振英滔滔不绝地向大家解说着。

如何留住人们那些口耳相传的乡村记忆?如何让乡村记忆能够代代相传,让游子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栾城县在农村面貌提升改造行动中,将村史馆建设作为倾力实施的一项农村文化建设项目。

在夏凉村的村史馆内,设有村史溯源、发展概况、村内大事记、村史小册、名人名事以及生产工具、衣食住行等实物陈展,通过图文并茂,实物展现,集中反映了村庄的历史底蕴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展变化的概貌,让传统文脉连绵不断、生生不息,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目前该县18个重点村,有14个村建起了村史馆。

“我们村习武的传统,起源于清朝中期的老田。老田姓刘,家贫,自幼打猎,练就了‘飞毛腿’,行走如风,人送外号‘刘旋风’。他行侠仗义,多次帮助村民从土匪盗贼手里夺回骡马耕牛和人质。村民们纷纷向他学习武功,夏凉村习武之风从此开始兴盛起来。”刘振英介绍说。

“别看俺们村史馆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但是这里展品却丰富多样,有大锄、耙子、耠子、坯模等生产工具,也有漏粉瓢、风箱、砘子、纺车等生活工具,此外还有一面墙专门摆放了武术器具,向人们讲述着村庄的习武传统。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示着夏凉村从数十年前的茅草屋,到现在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夏凉的发展历程。”夏凉村党支部书记赵文忠介绍说,1977年村统一规划建设,解放前占地仅百亩的破旧小村发展成为现在占地500余亩的新农村。住房由过去的茅屋土房都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铝合金门窗的楼房。街道平坦宽敞,照明排水绿化全部配套,形成了5横21纵的街道格局。随着衡井公路、京港高速的贯通,夏凉村交通越发便利,四通八达。现如今,村子漂亮了,村民富裕了,老百姓的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据悉,栾城县除了夏凉村,还有柳林屯村、北十里铺、南屯、八里庄、乏马等村都深挖村庄历史文化,突出本村的特色建起了村史馆。南屯是抗日模范村,村史内容突出抗日战争时期在南屯发生的战例和建设抗日“建国剧社”的史实;乏马村是契丹国国主耶律德光的“帝羓”产生地和“定武兰亭”本的面世的地方,村史馆布展突出了这段历史……

采访手记

自从夏凉村村里建起了村史馆,村子里男女老少都纷纷前来参观,让老百姓不忘生养自己的土地,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记住前人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后人奋力拼搏、再创辉煌。

隔音门窗

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上一篇: 界首发布公告 招聘30名核酸检测人员
下一篇: 留得西湖翠浪翻,怎叫“天堂”不念“钱”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