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大连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遭"破坏性修复",望有关部门关注2、楼上装修砸过界砸漏楼板法院:房主获赔787元3、辽东往事,曾经的“达里尼”和旅顺风云
大连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遭"破坏性修复",望有关部门关注
大连旅顺口区多栋见证大连沧桑的百年建筑被拆除,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惨遭破坏性修复。获悉此消息,绿会法律部十分痛心,并拟于近期派专员前往大连进行实地调查。
时至今日,在党和政府如此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情况下,大连仍不时传出对人文遗迹保护不力的新闻,此前闯关东遗迹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被大拆大建、周家炉等民族工业遗迹被彻底拆除、旅顺肃亲王府拆真建假、长生街5号危在旦夕…
不可移动文物属于人文遗迹,而人文遗迹是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希望有线索的志愿者积极向绿会反馈,同时,绿会法律部也将适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广开言路,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
有意思的是,刚写完这些,点进原文却发现“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文/多寓 审/文鹰
#辽宁##辽宁头条##大连##大连头条##历史文化#
楼上装修砸过界砸漏楼板法院:房主获赔787元
装修砸过界,邻居心慌慌!
家住旅顺口区开发区
一处新建小区三楼的丁静(化名)
近日遇到楼上“野蛮装修”
四楼业主秦丽(化名)
和一家装修公司签订了协议
由该公司进行室内装修
施工时
秦丽家铺设地热,下挖了部分地面,却导致地板被破坏。遭破坏的是三楼和四楼的共有楼板,因此,丁静家的天棚也有两处受损。
两家争执期间
丁静申请对楼板的
损坏程度和修复费用进行鉴定
↓↓↓
丁静随后将秦丽告上法院
要求秦丽和其装修公司
共同承担修复费用787元
以及5万余元的鉴定费用
旅顺口区法院一审此案认为
秦丽要求装修公司铲地面铺地热,装修公司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楼板受损是丁静遭受损害的直接原因。
秦丽应就其私自改造供热管道的过错(尤其以铲地面铺地热的方式改造供热管道的过错)承担赔偿责任,装修公司应就施工不当的过错承担赔偿责任。
综合考虑本案案情,秦丽应承担40%赔偿责任、装修公司承担60%的赔偿责任。
关于鉴定费用
因为秦丽和装修公司给丁静造成的损害经过鉴定机构确定的修复费用仅需787元,小于秦丽在损害发生后同意支付的数额(2000元),故全部鉴定费用要求秦丽负担并不妥当。但又因为丁静楼板损害系由秦丽及装修公司的行为造成,法院判定各方分摊鉴定费用。由丁静自行负担26750元,秦丽负担11100元、装修公司负担16650元。
邻里之间应互谅互让,和睦相处。对簿公堂虽能达到原告方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目的,但邻里之间亦均付出了较高的诉讼成本。
辽东往事,曾经的“达里尼”和旅顺风云
来源:读特
前往大连,始于想看旅顺博物馆的冲动。这座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博物馆,因有着大谷光瑞在中亚探险发现的众多藏品以及罗振玉的青铜器收藏而吸引我。
大连曾叫“达里尼”,这个听起来有一丝动人的名字,实则透露这座城市曾被日俄殖民者占领的屈辱史。大连的城市建设以及现今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都留存着深深的日俄印记。
我的住所就在大连火车站附近,透过铁轨,便可看到胜利桥北堍的俄罗斯风情街。这里是旅行者们一定不会错过的景点之一,也是大连城市发展的起点。
大连曾被叫做“达里尼”,现今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都留存着深深的日俄印记。 资料图
1898年,一纸《旅大租地条约》让现在的旅顺口与大连区域沦为俄属领地。1899年,俄国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黄海之岸的泥洼地里建立起一座城,并取名为“达里尼”。“达里尼”在俄语里意为远方。在俄国人主导的时代,市中心有一条主街名为“工程师大街”,昔日的市政厅及行政官邸均坐落于此,中国人则习惯称其“俄国街”。
1905年,日俄战争以俄方战败结束,日方将“达里尼”改称“大连”,“工程师大街”也成为了“露西娅町”,后改为“儿玉町”,之后更是成为了满铁大本营。
1945年,二战胜利后,旅大成为特殊解放区,“儿玉町”改名为现在的“团结街”。但说起来,大家现今最熟悉的名字还是“俄罗斯风情街”。
昔日的“俄国街”。
过胜利桥往北,在风情街的最南端,迎面而来的是俄式建筑风味浓厚的大连美术馆。其前身是1902年沙俄占领时期的东清轮船会社办公楼,后曾相继成为日本占领时期的大连民政署和日本桥图书馆。1996年,这栋建筑按原样重建,红白砖墙、木屋架、童话般的黑色尖顶,无不透露浓浓的东欧风情。
如今的大连美术馆。
大连美术馆前身是1902年沙俄占领时期的东清轮船会社办公楼,后也曾相继成为日本占领时期的大连民政署和日本桥图书馆。 资料图
风情街两侧基本是后期新建的仿俄式建筑。西侧有大连船舶技术学校,这里本是建于1900年的市政厅官邸旧址,是达里尼市第一任市长俄国人萨哈罗夫的居所。可惜的是,这幢楼虽然得以翻新,但如今已无人问津,处于空置的状态,路过的游人一般也并不留意。
如今的大连船舶技术学校
大连船舶技术学校其前身是1900年的市政厅官邸旧址,是达里尼市第一任市长俄国人萨哈罗夫的居所。
在路的最北端,静静伫立着一幢体量巨大的三折形状建筑,即昔日的达里尼市政厅。其始建于1898年,充满古典复兴式的建筑最初色彩鲜明,采用红砖和尖顶装饰。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沙俄在撤退前放火将其烧毁。1926年,日本占领者将这里修复,改为满蒙资源馆。
如今这座建筑呈空置封闭状态,墙体上不知何时已被刷上了白色的涂料。从部分剥落的墙面内里,依然可见昔日红砖。看管这里的大爷告诉我,等到有市政拨款后,政府就会把这里修缮一新,这座老建筑值得更好的对待。
昔日的达里尼市政厅。
百年前的规划者们在大连中山广场区域,留下了近代建筑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地标性区域以中山广场公园为圆心,10条路呈向外放射状态。这一独特的格局,是因为俄国人最初对“达里尼”规划时,是以法国首都巴黎的辐射性街道为蓝本的。
如今来到广场,的确有一种 “小欧洲”的感觉。环绕一周,可以欣赏大和旅馆、横滨正金银行、关东都督府电信局、满铁株式会社等历史遗址建筑的古典式、折衷式、哥特式建筑大融合。
始建于1905年的关东都督府电信局旧址
始建于1909年的横滨正金银行旧址
始建于1909年的大和旅馆旧址
接着,我前往心心念念的旅顺。山海相依的旅顺口,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俯瞰黄海和渤海。
从大连市区去旅顺很方便,可以选择在火车站站北广场搭乘公交2002路(2小时左右)前往,或者就在2002路车站等着私车司机来搭讪,只需1小时到达。
一到旅顺,我便直奔旅顺博物馆,这里因有日本探险家大谷光瑞的众多藏品而知名。
旅顺博物馆
生于1876年的大谷光瑞,是日本佛教真宗派西本愿寺的第22代门主,也是大正天皇的姐夫。
酷爱探险考古的他,在20世纪初期组建了自己的私人探险队——“大谷探险队”,前往中亚及中国西域“探险”(实为掠夺),在新疆的吐鲁番、楼兰、库车、和阗和甘肃敦煌等地,获取了大量的古丝绸之路珍品。
大谷光瑞 维基百科 图
因财政问题,1916年,大谷光瑞将他的“大谷收集品”以寄存的方式存放在刚刚建立的“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之后的1929年,他授权将这批文物直接卖给“关东厅博物馆”,也就是今天的旅顺博物馆。其中赫赫有名的一对“高昌古尸”( 吐鲁番地区古称“高昌”),如今就静静躺在旅顺博物馆的二楼。
很可惜拜访当日,大谷光瑞收藏的大批犍陀罗造像没有展出,馆内只在入口处展出了一尊犍陀罗造像,不过依然不虚此行。
入口处的犍陀罗造像。
缓步走上二楼,迎面而来的就是青铜器展厅。可以看到,整个博物馆内部的展柜非常老派、古典,这些满蒙物产馆的玻璃展柜自身已是可贵的文物,丝毫不逊色。
青铜器展厅,玻璃展柜自身已是可贵的文物。
青铜展厅中有著名金石学家和文物收藏家罗振玉的青铜器旧藏。其中,他所收藏的西周吕鼎(公元前976年),因同时具备王年、月、月相、干支日四要素,为西周历史的校勘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堪称国宝。为什么他的藏品会留在旅顺?那是因为九·一八事变后,罗振玉曾参与策划伪满洲国的成立,并任多种伪职,这亦是历史的事实,无须回避,如今看来令人唏嘘。
青铜器藏品
西周吕鼎
旅顺博物馆的藏品中,有趣的还有北方游牧民族的青铜配饰和青铜刀。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在中国北方长城沿线,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的青铜制品。因为鄂尔多斯区域发现的数量最多、最集中,故而被称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鄂尔多斯式青铜刀也很有特色,主要为连柄铜刀,刀身与刀柄一次铸成,与中原地区早期流行的需要在柄端安装把手的复合型柄刀截然不同。这类刀的特点在于,刃口往外凸出,利于剥野兽皮毛、肢解动物,是北方民族当时十分常用的工具。
鄂尔多斯式青铜刀很有特色,主要是连柄铜刀,刀身与刀柄一次铸成。
佛教造像馆中的一组四大天王塑像也令我印象深刻。它们原是清代初期北京圣化寺的四大天王组合造像,均为泥塑彩绘,像高近3米。每一位天王身着古代武将服饰,怒目圆睁,背部飘带扬起,凶猛威武之气扑面而来。在一楼,还展出博物馆初期的藏品明信片,以弥补没看到收起来的文物的遗憾。
四大天王塑像
博物馆初期的藏品明信片
旅顺,这个历经了半部中国近代史的军港,曾有太多历史人物风云登场,贪婪的日俄高级将领军官在这里为争夺辽东半岛彼此厮杀,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在旅顺的日俄监狱英勇就义,成为废帝的溥仪在此被软禁……这些历史的遗迹,依然可以在旅顺找到。
日俄监狱旧址
中苏友好纪念塔
在旅顺博物馆西侧的文化路30号,有一栋有些年头的破落老旅社,门口摆着热闹的水果摊。
从外表来看,这只是一幢普通的老建筑,可若穿梭至1931年末,当你经过这里时,能看到一个落寞的身影出现在二楼,他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1931年11月18日,溥仪被日本关东军软禁在旅顺这栋由日本满铁株式会社经营的“大和旅馆”。这时的溥仪,早已没有自由与权利,只是伪满洲国的傀儡。如今这里依然作为旅社使用,只是很少人会知道,这栋外表不起眼的建筑曾见证过中国近代史上不可磨灭的一段。
曾经软禁溥仪的“大和旅馆”。
就在大和旅社的对面,还有一栋沿街的大体量古典式建筑,即便残旧,却依然可以从它精致的外立面体会到曾经的美丽。
这栋建筑建于1901年,最初是美国人的商店,1916年被日本殖民当局改为旅顺师范学堂,1945年后再被改为苏军医院,1955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210医院接手。如今这里再一次空置,而建筑本身浓缩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层面,成为了时间的标本。
这栋沿街的大体量古典式建筑,最早建于1901年,最初是美国人的商店。
上述历史建筑,大部分都集中在旅顺太阳沟的南部。而在这片军港区的北部,依旧保留着众多属于军产的红砖民居,其中多数早已人去楼空,门窗破落。
军港区北部的红砖民居
探访时正值下午两三点,阳光弱洒于路边微微转绿的树枝上,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只有一位老奶奶坐在街边的木椅上晒太阳,我挥了挥手,叫了一声“奶奶好”,老人笑了笑,没有回话,整座街道安静得仿佛时间就此凝固。
(原标题《辽东往事,曾经的“达里尼”和旅顺风云 》)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