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去美元化加剧
本文共3300多字,需用时10分钟,看官们耐心阅读,原创不易,欢迎点赞关注。
近一年多来,全球的金融波动加剧,全世界多数地区和国家都开启了去美元的浪潮,但是,美元反而异常的强势,作为美元的潜在竞争对象的人民币,却出现了大跌,
从2023年2月2日的最低点到现在,已经大跌了约5260个基点。
人民币兑美元
另外
不仅是人民币汇率,股市、债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下跌,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人民币大跌?
股债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下跌,背后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美元虽然强势走高,但并不意味的美国的经济复苏,更不意味着美元在全球地位的加强,那么,做出这样判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股债汇“三杀”的真相
2023年2月以来,特别是近两个月,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两个月跌幅约3500个基点,年初到现在更是跌了约5260个基点,不仅仅是人民汇率,股市和债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共同原因。
首先,大家先看下面的图片,分别是人民币汇率半年来的走势以及一年期国债的走势。
离岸人民币走势图(截止2023年6月27日早10时)
大家可以看到,人民币的汇率走势和国债利率走势非常接近,影响他们的共同因素有两点,
一是我国终端利率的不断下调,即降息。二是美元的加息,即美元的走强。
中国1年期国债走势图
这里我声明一点,
就是美元的一年期利率维持在5%以上,但是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也在5%以上,所以有人认为全球不断的去美元,但是美元却走高,就判断“去美元”实际不存在,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
上半年我国降准
那么也就是说,我国选择了降准降息,就会客观上造成人民币的贬值,而人民币的贬值,也就意味着美元的走高。
其实,要想真正地了解汇率的变化的原因,
从金融学的角度考虑,有以下几个因素:利率、货币供应量、金融体系的稳定、外汇结算(结汇)等因素。
首先我讲讲货币供应,不做详细的分析,我们国家广义货币M2的增加的增加,每年都保持一定的增加,比如2023年4月,据央广网的数据显示,我们的M2余额为280.85万亿,同比增加12.4%。
货币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本币的贬值,但反过来说,也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半年来我国多次降息
然后就是金融稳定和结汇,我国的金融行业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稳定,结汇对近期人民币的走势有一定的影响,
因为结汇意味着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增多,自然就会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民币地贬值。
今天我们重点分析利率对人民币汇率和股市、债市的影响。
首先存款利率的下调,自然会让一部分人民币资产的竞争力下降。
因为存款利率下降,意味着存钱的利息会减少,银行存款或者货币基金的吸引力自然也会下降。
就会有一些海外资金包括国内的部分资金外流,寻求更高的收益,也会一定程度上造成股市的波动,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上证指数近期走势图
其次存款利率的下调,也会影响到国债、国债逆回购、货币基金等资产的收益率,这也是人民币汇率和1年期国债走势雷同的原因。
人民币资产收益的下降,意味着美元相对就会有优势,
这就会使得一部分人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这也就变相地加剧了美元的上涨,也就等于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下跌了。
就是存款利率下调,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刚才我也说了是一把双刃剑,
国家需要通过下调利率来刺激经济。
经济的增长,通常由三驾马车拉动,即固定资产投入、居民消费、对外出口三个方面。
利率的下调,对消费和投资都是有帮助的,存款利率下降,
意味着储蓄可能下降,增加了消费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我国的外贸出口
最后对于外贸出口来说,利率的下调可以推动人民币的贬值,也就能大大的刺激对外贸易。
下调利率意味着对经济的刺激加大,可能意味着目前的经济走势不太乐观,
经济不乐观时,对海外资本的吸引力自然也就下降了,也就造成了人民币汇率的下降,进一步影响股市和债市。
人民的贬值,是我国为了经济的更好发展,降低利率造成的,是我国的主动行为,虽然也造成了部分外资的流失,但是这是在计划之内的,只要经济企稳增长,人民币自然也就升值了,这是一个闭环。
所以,不能盲目的认为人民币贬值就是坏事,美元升值就是好事,短期的阵痛是为了长远的发展。
美元升值背后的逻辑?
人民币的贬值是基于美元的,但是美元升值并不意味着美元地位的上升。
美元地位疑云
这又是基于什么逻辑呢?
美元的升值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美国通过加息、缩表、联储自己减持美债等回收了美元的流动性,造成市场上的美元变少,自然也就造成了美元的升值。
这样的升值是货币政策的结果,和我们国家刺激经济的金融政策一样,
美国是为了抑制国内高企的通货膨胀。
大家可以看下图,美国的核心CPI仍然维持在5.5%上下,这个数据保持在2%是正常的。
美国一年多的核心通胀率
正因为通货膨胀的高企,所以美国的一年期利率也维持在5%以上,比起我们国家的利率,自然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但是按经济学的规律讲,收益越大风险就越大,
先不考虑美国银行业危机的风险,就是5.5%的通货膨胀投资人就吃不消。
这意味着买入美元资产,包括存款和美债,一年下来不仅没有收益,弄不好还会是负利率。
阿根廷比索汇率降至历史最低
否则,阿根廷高达110%的利率,岂不是更有优势,但事实上是阿根廷的通货膨胀,或许增加的更快,还有土耳其,利率高达15%,未来可能会大幅度上涨,超过40%也是有可能的,我们能去吗?
所以,利率越高,意味着风险可能越大,也并不意味着美元的地位会上升。
另外,人民相对美元的贬值,只是其他众多货币中的一种,欧元、日元、阿根廷比索、土耳其的里拉,同周期内贬值幅度还要大于人民币。
所以,人民币的贬值也是相对的。
另外新兴国家,大幅度减持美元,缩小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那么,数据为何还是显示美元在SWIFT中的比例上升了呢?
美元地位大揭秘
近期,环球银行业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了5月全球货币支付占比,美元42.6%,欧元31.7%,人民币占2.54%.
环球银行业金融电信协会(SWIFT)
有人看到这个数据又不淡定了。
但是我们一直都陷入一个误区,就是通过SWIFT的比例来判断美元和人民币的国际结算占比,
这其实是不全面的。
当然,我们还是要认可美元的强大,美元霸权只是逐步衰弱,目前美元依然在全球各国货币支付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但是这个数据是不断下降的。
为什么呢?不是SWIFT中的比例显示上升了吗?
美国的金融霸权
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元在SWIFT中的比例提升,但是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却不断的下降。第二,就是我国的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CIPS,目前大约有70多个直接会员人民结算不用通过SWIFT,这个问题我以前详细分析过,这里不再赘述。
今天我们着重分析外汇储备美元占比下降和SWIFT中美元占比上升的矛盾。
其实这就说明,美元的地位下降了。
因为SWIFT这一年来的结算总金额在不断的萎缩,而美元的结算全部计算在内,包括全球其他国家的货币互换、人民币的结算等都跳过了SWIFT。
在总量变小,美元不变的情况下,比例就会增大。
全球外汇储备方面更为明显,大家请看下图,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不断下降
美元在全球各国外汇储备的占比,已经下降到58%,
这还是截至2022年的数据,随着今年全球去美元化的加剧,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地下降。
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下降到了1995年的水平。
要知道,
这个数据在2001年的时候,还维持在73%,
所以这个数据更能真实的反映美元的情况。
至于下降的原因,也就是全球去美元化和加强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原因,
特别是近一两年来美元的武器化和信用的崩塌,
使得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综上所述,人民汇率的下跌,并不一定是坏事,是我们的促进经济增长引发的连锁反应,大家清楚原因,可能就没有那么悲观了。
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机遇
另外,美元的地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美元升值,但这是迫于通胀的压力,
是美联储在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银行业危机三者不能兼顾的情况,被迫的一种选择,就是通过高利率压制通胀。
最近的股债走势也是受到了利率的影响,但是随着经济的平稳,人民币还会重回上升通道,短期的下跌,也证明了人民币的弹性,从外汇占比的角度讲,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占比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严重不符,随着美元外汇占比的不断下降,未来人民币的提升空间会很大。
中国和平崛起
大家对于人民币的持续贬值,有什么样的看法呢?股债汇最近的走低,原因你们看懂了吗?欢迎大家点赞、转发、评论,你们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谢谢大家。